福州三坊七巷簡介 福州 三坊七巷 三坊 簡介 掃一掃分享 立即制作 發(fā)布者:疢厃 發(fā)布時間:2017-06-30 版權(quán)說明:該作品由用戶自己創(chuàng)作,作品中涉及到的內(nèi)容、圖片、音樂、字體版權(quán)由作品發(fā)布者承擔。 侵權(quán)舉報 三坊七巷是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是福州老城區(qū)經(jīng)歷了建國后的拆遷建設(shè)后僅存下來的一部分。是福州的歷史之源、文化之根,自晉、唐形成起,便是貴族和士大夫的聚居地,清至民國走向輝煌。區(qū)域內(nèi)現(xiàn)存古民居約270座,有159處被列入保護建筑。以沈葆楨故居、林覺民故居、嚴復故居等9處典型建筑為代表的三坊七巷古建筑群,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H5,H5頁面制作工具 三坊七巷是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是福州老城區(qū)經(jīng)歷了建國后的拆遷建設(shè)后僅存下來的一部分。是福州的歷史之源、文化之根,自晉、唐形成起,便是貴族和士大夫的聚居地,清至民國走向輝煌。區(qū)域內(nèi)現(xiàn)存古民居約270座,有159處被列入保護建筑。 福州這座具有2200多年歷史的古老城市中心,坐落著這片遐邇聞名的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qū)。它占地約40公頃,由三個坊、七條巷和一條中軸街肆組成,分別是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楊橋巷、郎官巷、塔巷、黃巷、安民巷、宮巷、吉庇巷和南后街,因此自古就被稱為“三坊七巷”。三坊七巷簡介吉庇巷 宮 巷衣錦坊文儒坊 首 頁光祿坊楊橋巷郎官巷 塔 巷 黃 巷安民巷 衣錦坊是“三坊”中的第一坊,舊名通潮巷。據(jù)清《榕城考古略》記載:宋朝的“陸蘊、陸藻兄弟典鄉(xiāng)郡居此,名祿錦,后王益祥致江東提刑任,更名衣錦。”宋時稱“祿錦”,明朝更為“衣錦”,其實都是說坊內(nèi)有人在外出仕做大官,之后衣錦還鄉(xiāng),榮耀鄉(xiāng)里,所以坊名也改為了“衣錦”。衣錦坊吉庇巷 宮 巷衣錦坊文儒坊 首 頁光祿坊楊橋巷郎官巷 塔 巷 黃 巷安民巷 文儒坊是“三坊”中的第二坊。明代抗倭名將張經(jīng),清代名將福建提督、臺灣總兵甘國寶也居住在這里。清代飲譽全國的“民進士”之家(五代都中進士)陳承裘故居也在坊內(nèi)。陳承裘的長子就是清宣統(tǒng)皇帝老師陳寶琛。 文儒坊吉庇巷 宮 巷衣錦坊文儒坊 首 頁光祿坊楊橋巷郎官巷 塔 巷 黃 巷安民巷 光祿坊也是名人聚居的地方。明末有萬歷間舉人、畫家林有臺,提學孫昌裔,以及學政許豸,其子許友、許賓,孫許遇,曾孫許鼎、許均,玄孫許良臣、許藎臣,都是詩人、書畫家。清康熙年間有林侗、林佶兄弟。 光祿坊吉庇巷 宮 巷衣錦坊文儒坊 首 頁光祿坊楊橋巷郎官巷 塔 巷 黃 巷安民巷 在楊橋路與南后街交叉處的林姓大宅,是林覺民烈士生前的住處,這一烈士故居,后來賣給作家冰心的祖父謝鑾恩。冰心小時候在這里居住過,《我的故鄉(xiāng)》中,亦對故居有生動的描述。巷道擴大為道路后,林覺民烈士和女作家冰心的故居,有相當部分被保存下來。楊橋巷吉庇巷 宮 巷衣錦坊文儒坊 首 頁光祿坊楊橋巷郎官巷 塔 巷 黃 巷安民巷 在楊橋巷南,南后街的東側(cè),巷的東頭通福州市內(nèi)鬧區(qū)八一七北路東街口。郎官巷也是宋代就有的坊埠。 郎官巷吉庇巷 宮 巷衣錦坊文儒坊 首 頁光祿坊楊橋巷郎官巷 塔 巷 黃 巷安民巷 據(jù)《榕城考古略》載:“舊名修文,宋知縣陳肅改名興文,后改文興。今呼塔巷,以閩國時建育王塔院于此也?!贝舜笏挥谙锉?,并有塔院看管,被視為福州文運興盛的象征。南宋淳熙九年(1182年)塔還在,以后未見記載。清代在巷內(nèi)砌造半片的小塔,作為古跡紀念。 塔 巷吉庇巷 宮 巷衣錦坊文儒坊 首 頁光祿坊楊橋巷郎官巷 塔 巷 黃 巷安民巷 據(jù)閩志載,晉永嘉二年間(308年)固始人黃元方(280-375年)又名允字彥豐避亂入閩,落戶于福州南后街,故稱黃巷。黃巷中有一庭院名曰“小黃樓”,屬于文物保護單位。 黃 巷吉庇巷 宮 巷衣錦坊文儒坊 首 頁光祿坊楊橋巷郎官巷 塔 巷 黃 巷安民巷 宮巷里的豪門住宅結(jié)構(gòu)精巧,單是室內(nèi)的木雕石刻構(gòu)件就今人嘆為觀止。如漏花窗戶采用鏤空精雕,榫接而成,而且通過木格骨骼的各種精心編排構(gòu)成了豐富的圖案裝飾。在木穿斗、插斗、童柱、月梁等部件上常飾以重點雕刻。各種精巧生動的石刻在柱礎(chǔ)、臺階、門框、花座、柱桿上隨處可見??梢哉f是福州古建筑藝術(shù)集大成者。 宮 巷吉庇巷 宮 巷衣錦坊文儒坊 首 頁光祿坊楊橋巷郎官巷 塔 巷 黃 巷安民巷 〖福州地方志〗記述:“因唐代農(nóng)民起義軍黃巢入閩時,到此巷即告示安民,故名”。歷史上巷內(nèi)人家多為社會地位較高人士。巷西側(cè)民居舊宅仍保留勻稱格局和古樸風韻。安民巷53號是新四軍駐福州辦事處舊址,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安民巷吉庇巷 宮 巷衣錦坊文儒坊 首 頁光祿坊楊橋巷郎官巷 塔 巷 黃 巷安民巷 宋鄭性之中狀元衣錦還鄉(xiāng)時,巷中居民因凌辱過他而趕緊回避,遂稱“急避巷”。明代以諧音改名為“吉庇巷”,取吉祥如意。吉庇巷安民巷 黃 巷 塔 巷郎官巷楊橋巷光祿坊 首 頁文儒坊衣錦坊 宮 巷吉庇巷撰稿:網(wǎng)絡文學家攝影:網(wǎng)上攝影愛好者中國福州三坊七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