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書院--六祖壇經(jīng)--余姚團隊 般若 書院 六祖 余姚 團隊 掃一掃分享 立即制作 發(fā)布者:葉子 發(fā)布時間:2016-07-04 版權(quán)說明:該作品由用戶自己創(chuàng)作,作品中涉及到的內(nèi)容、圖片、音樂、字體版權(quán)由作品發(fā)布者承擔(dān)。 侵權(quán)舉報 H5,H5頁面制作工具2016.06.30余姚共修感悟雙擊此處進行編輯空中法會:蔡老師講經(jīng)說法般 若 書 院《六 祖 壇 經(jīng)》資訊:鐘小軍文書:戚藕葉地址:余姚市東江明珠C座8樓 操持:周蕓 參加名單:徐聰兒. 陸建國. 鐘小軍. 劉雅玲. 朱曉紅. 屠素展. 魯文英. 沈春泉.李鶴軍. 陳敏. 付強. 周麗萍. 陳雪蓮. 王劍航. 徐素英. 胡青青. 駱美華. 王英. 祝如紅. 呂苗君. 趙亞波. 胡涵銘. 陳煒. 周桂紅.趙堅 干盈英. 姚蘇航. 單利華. 沈文君. 魏愛娟. 葉丹娃.沈亞紅. 卓文君。金麗仙師姐 感恩累世因緣俱足曾經(jīng)有約今生相聚一起聽聞佛法,感恩蔡老師慈悲大愛引領(lǐng)。我們大家庭同修共伴點亮心中的那盞明燈走在大光明道上,如此殊勝美妙的大愛的環(huán)境里成長堅信(修一歸零)一門深入修理自己,感動別人終有一天會如太陽般如如不動照亮整個世界(自己明了的內(nèi)心),感恩大家一直不離不棄拉著小后學(xué)踐行愛的真諦,謝謝大家,愛大家! 周蕓師姐識不足則多慮,威不足則多怒,信不足則多言。身在紅塵難免惹俗事,情緒一起,念頭一閃,貪嗔癡慢疑爭先恐后。當(dāng)下就要以覺為師,放下自己的角度,接受他人的角度,圓融所有的角度!返回?zé)o極!讓愛帶領(lǐng)謙卑、柔軟、善解、包容去啟用道心,依體實修。所謂理有頓悟,事要漸修。借境練心借假修真,一塵不染行深般若波羅密! 陸建國師兄蔡老師講解六祖壇經(jīng)之感悟:書中講到神秀感悟:"身是菩提樹,身如名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而六祖感悟:"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兩首詩讓我最直接的感受是:神秀的焦點是對外的,就像是蔡老師所講的神秀看見的是層層的烏云,勤掃心塵。六祖的焦點是對內(nèi)的,不管烏云怎樣,心中的太陽依舊如如不動,仍依舊滋養(yǎng)萬物。所以結(jié)合自身的修行與發(fā)展,只有不斷地去踐行,不時地自我覺察,來一場生命的探源之旅,通過知行合一,努力去做到、成為。自身在修行路上的情緒管理以及行為的修正、起心動念要像呼吸一樣平和、自在。在路上一定會有困惑、挫折、磨難等無數(shù)的障礙。如何打開智慧之門笑臉相迎,這便是我必須完成的生命功課,唯有成為才能印證,唯有印證才能光明。今后,小后學(xué)要向老師及各位學(xué)長多多請教,感恩之至!胡青青師姐很多人喜歡說:活在當(dāng)下。很多人把這句話理解成及時行樂。佛教里,尤其禪宗,強調(diào)“活在當(dāng)下”,“當(dāng)下即是”,指的是什么呢?是當(dāng)下就領(lǐng)悟到真相,即刻就停下來。讓什么停下來呢?讓你的習(xí)氣,你的貪欲,停下來;讓你自己的心性,即刻顯現(xiàn),即刻回到你自己。 蔡老師@青青?活在當(dāng)下,非及時行樂。禪宗,強調(diào)「當(dāng)下即是」,當(dāng)下領(lǐng)悟到真相,即刻就停下來。讓什麼停下來呢?讓習(xí)氣、貪欲、妄想,停下來;讓天心即刻顯現(xiàn),回到自己。「活在當(dāng)下」,行有不得,反求諸己,以理為依歸,儒家曰:「天理良心」,讓我們的起心動念與天理相應(yīng),天理就是道。反過來說:「心良理天」,內(nèi)心良善了、清靜了、平等了、不分別了,理天當(dāng)下顯現(xiàn)。理天就是天堂,它不在外面,就在我們和諧、圓滿的生命裏!祝 伙伴們有美好的一天!每一個生命,都是本性具足的;每一個人,都具有無窮的智慧與無限的可能。今天,我們之所以智慧不如別人,不是因為我們智慧比別人低,而是因為我們不相信,既不相信自己的可能性,也不相信別人對我們說的話!世界上那些有智慧的人已經(jīng)把他們的智慧告訴智慧還沒有充分顯現(xiàn)的人,如果我們?nèi)ハ嘈?,智慧就會從別人嘴里流經(jīng)我們的生命!每一次智慧的洗禮,都是一次生命華麗的轉(zhuǎn)身!每一個人生拐角處的華麗轉(zhuǎn)身,都意味著我們的生命即將開創(chuàng)下一個奇跡!在生活中修,那是實打?qū)嵉?,來不得半點假。生活就像個照妖鏡,你那些個我執(zhí),那些個貪嗔癡慢疑,一點點顯化出來,不凈化掉,就不停的來搔擾你,讓你難受讓你痛,躲不過也逃不掉,還是乖乖的面對臣服接納。只是一轉(zhuǎn)念,一切都好了。 一難受、痛苦,身體就堵,能量就卡住了,不能正常流動,久而久之,就形成各種病癥。 胡青青師姐感恩老師慈悲引導(dǎo)!感恩生命夥伴!分享一點心得!菩提自性 本來清淨(jìng) 但用此心 直了成佛 小後學(xué)理解就是說生命覺悟的本性或是本質(zhì)本來就是自然清淨(jìng)的生命覺性,就是我們本來的真心。我們的真心和妄心,真心無相無礙可以說妄心同時存在,也可以說異體的,但一切的一切還是要靠自己真實的用心,在心地上自然用功。這心就是佛!令本來真心,自然自在的顕發(fā)出來,有了認知力,只是靜靜地做自己的旁觀者,久之自然遮雲(yún)慢慢散去…… 駱美華師姐感恩蔡老師慈悲,開展的空中課堂,第一次聽,深深感動……菩提自性,本來清凈,但用此心,直了成佛!生命本身就圓融具足,經(jīng)過漫長的人生經(jīng)歷過程,擁有了自己定見,意識性,對每一個人,事物的反應(yīng),也就有了自己的分別對待和執(zhí)著心,老師說人人都具有佛性,也就是說讓我們回到初生的時候的一樣境界,用自己本身就具有的本性,覺察,醒悟自己,對萬事萬物的發(fā)生,如其所是,如其本來,用感悟到的心去感受,感覺,同時用自己最初的發(fā)心去做每件事情,用自己小小光溫暖自己,照亮別人! 黃敏霞師姐感恩老師慈悲導(dǎo)引。菩提自性,本來清凈,但用此心,直了成佛。是否可理解為:放下,請帶我回家。家,是自性,眾生皆有;放下,貪瞋癡,至無念、無相、無住。敬請指教. 李鶴軍師兄美玲師姐:縷縷金光入窗臺,暖暖心窩遍感恩,日日不來也不去,何日以心印日心!大菩薩蔡老師回應(yīng):人性天性本如來,只因不覺起貪嗔,誠意正心合中庸,當(dāng)下即是印日心。壇經(jīng)第二課心得分享:1)時間背景,聽法人員的背景:時:同與佛經(jīng)上的(一時),學(xué)生的理解為慧能大師的開示是超越時空,無有時間相,源緣流長,指引著眾生回歸光明的本性。(注:佛法真理的確是超越時空,無有時間相,源緣流長。表面字義解釋,為說法的那個時候。)聽法人員:集會著儒釋道、優(yōu)婆薩、優(yōu)婆夷、平民百姓。道降火宅,修行已經(jīng)普及化。三教已經(jīng)合一。三教本來就同圓,有不同有高低,是人心的分別作用。 2)菩提自性:一切眾生的佛性皆同,千江有水千江月。《壇經(jīng)》菩提自性。《心經(jīng)》觀自在菩薩。《中庸》天命之謂性。《道德經(jīng)》道可道,非常道。《金剛經(jīng)》應(yīng)無所住而生其心。《禮記.大學(xué)》慎獨。都在讓我們明白,一切皆是佛性的作用。如其本來,本自具足。一真一切真,萬境自如如。我們的本體不生不滅、不增不減、不垢不凈,實相無相,超越語言文字。如人飲水,冷暖自知。3)本來清凈:佛性無為而無不為。常應(yīng)常凈常清凈。不取不舍不染著。屠素展師姐雙擊此處進行編輯4)但用此心:佛家三藏十二部、儒家四書的精髓,都在我們清靜圓滿的佛性中,本自具足。能量不是外來的,本來就有。何期自性,能生萬法!但用此心,即是把我們原本具足的能量用出來,就如同太陽自然地流露出光和熱,溫暖人類而不自知!5)直了成佛:理可頓悟,事需漸修。六祖:“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在生活中,時時勤拂拭,把云層、煩惱、業(yè)障,用我們誠意、正心,用慈、悲、喜、舍。用仁、義、禮、智、信,存心養(yǎng)性,行深般若波羅蜜,借紅塵因緣,借假修真,借事煉性,圓滿我們的心地智慧。 六祖壇經(jīng)空中課程之感觸,請師長們指正: 周四六祖壇經(jīng)空中課程特別感動16個字‘菩提自性,本來清凈。但用此心,直了成佛’,老師足足講了一節(jié)課。同樣已經(jīng)不記得老師講過多少次面粉饅頭,蛋花湯牛奶了。好一段時間內(nèi)心總有個聲音:老師怎么這么啰嗦,老師怎么這么重復(fù),總是講同樣的內(nèi)容相同的故事到底要干嘛呀!可又覺得老師這么親切這么舒服,哎呀,想不明白就不想了,就先聽著吧,聽著聽著慢慢開始懂得老師的良心用苦。饅頭不見了,面粉不見了,做饅頭的那個理還在(本體)。不管水里面加了蛋變蛋花湯還是變牛奶,H20(本體)還是一樣呀。老師的大慈大悲,不厭其煩就是要讓我們徹底明白和堅信我們的本心本性(佛性),只有明白這個本體自己的佛性,自己才能真正做自己的主人呀,才能妙用出來而不是被無明被貪嗔癡慢疑所障住的意識心分別心一直在用呀!體 用 相菩提自性(本來清凈 ) 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功(見性是功) 德(平等是德)觀自在菩薩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天命之謂性 率性之謂道空 色性 心(身)理 氣(象/相)0 1(2.3)...... 知體才能做有用的用(妙用),知體才能依體啟用。明白了本體,明白了佛性,可我們還是凡人還是會落入人心,意識心,分別心呀。那也沒關(guān)系的,因為已經(jīng)知道自己的家在哪里了,一覺即回,二六時覺,修1歸0,不去批判不去分別對應(yīng),回到道心當(dāng)即歸0! 感恩累劫累世的因緣,感恩大慈大悲的大菩薩老師,感恩同修共伴的家人們,手牽手心連心一同在路上,有夢不遠,因為相隨!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