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把抽獎加上拼團環(huán)節(jié),絕對能有1+1>2的效果!
快把抽獎加上拼團環(huán)節(jié),絕對能有1+1>2的效果!
拼團抽獎,顧名思義,就是將時下流行的拼團玩法和經典的抽獎玩法結合一起,可以刺激更多用戶的參與積極度,可以說是當下非常受歡迎的一個抽獎營銷活動了。不管是公眾號吸粉,還是品牌宣傳推廣,為自己的營銷方案加上一個抽獎活動H5,不僅能夠提高粉絲的活躍度,還能夠吸引更多的新粉絲,一舉兩得。
拼團抽獎的靈活玩法,保證了這個抽獎活動的持續(xù)受關注程度,擁有著十分優(yōu)異的活動效果。下面就是人人秀拼團抽獎H5相關詳情介紹,簡單幾個步驟就可以打造出一個精美的抽獎H5頁面,有興趣的話,就一起來簡單了解下吧。
人人秀H5頁面制作工具——拼團抽獎H5
一、人人秀H5:拼團抽獎H5-功能介紹
拼團抽獎是人人秀推出的創(chuàng)新抽獎玩法,采用了時下流行的拼團和定時抽獎玩法組合到一起,拼團參與可以刺激用戶分享和邀請好友參與,定時開獎保證活動的持續(xù)關注,產生趣味十足的營銷效果。
二、人人秀H5:拼團抽獎H5-服務優(yōu)勢
拼團流程簡單
開團流程十分簡單,用戶只需點擊參與按鈕即可開團或者加入別人的團,邀請好友可快速湊足成團人數,達到成團人數自動參與抽獎,成團人數后臺可配置。
參與玩法多樣
支持設置用戶免費參與和付費參與,付費金額可靈活設置,免費參與適合大眾型營銷;付費參與適合設置大獎,讓用戶體會參與活動的刺激,帶來更高的關注和傳播。
獎品設置豐富
插件設置十分豐富靈活,支持單獎品抽獎和多商品抽獎,獎品類型也支持實物、兌獎券、紅包、微信卡券、積分、第三方發(fā)獎等,并且支持API發(fā)獎、積分商城兌獎、自己公眾號發(fā)紅包等高級功能,滿足商家不同營銷需求。
數據統(tǒng)計完善
支持對開團總數、成團總數、中獎人數、領獎人數、獎品總數、剩余獎品的統(tǒng)計;支持對多個獎品分別進行總數和剩余數量統(tǒng)計;支持對所有開團紀錄的統(tǒng)計;支持對中獎名單人員的詳細收貨信息統(tǒng)計,方便商家盡快安排獎品發(fā)放;支持對全體參與活動人員信息統(tǒng)計(包含未中獎人員),便于商家收集潛在客戶信息。
三、人人秀H5:拼團抽獎H5-應用場景
公眾號吸粉:將拼團抽獎活動放在微信公眾號宣傳,促進老用戶以老帶新;設置關注公眾號參與活動,更能直接帶動粉絲增長,成為漲粉利器。
活動促銷:商家來一波拼團抽獎,讓參與抽獎的用戶關注抽獎動態(tài)的同時,也關注了活動促銷信息。
節(jié)日活動:類似春節(jié)這樣重大節(jié)日,來團一波拼團抽獎比傳統(tǒng)發(fā)紅包更好玩,用戶也更樂于分享到自己的朋友圈。
店鋪活動:店鋪做活動想要吸引大量顧客消費?分多個時間段設置抽獎,用戶發(fā)起拼團形成巨大口碑傳播和持續(xù)關注。
裂變營銷:想做像錦鯉一樣有超強人氣口碑的事件營銷,設置多獎品多福利的獎品,一人中獎?chuàng)碛兴懈@?,如此巨額大獎誘惑,必定造成用戶瘋狂傳播。
小彩蛋:如何提升用戶分享率?試試這3個運營套路
一、怎樣讓用戶覺得活動提供的價值大于分享的社交成本?
1、 提供物質激勵,同時最小化操作成本
物質激勵大家都不陌生,無非就是獎品嘛,但是如何設置物質激勵才能達成更好的參與分享效果,很多運營新人同學并沒有經驗。
先說物質激勵背后的中獎邏輯,根據國外增長黑客的相關研究,基本上獎勵的機制可以概括為以下四種:
固定間隔 每X分鐘,獎勵用戶
變化間隔 隨機獎勵用戶,但平均間隔X分鐘
固定比例 用戶每回應X次,獎勵他們
變化比例 隨機獎勵用戶,但平均用戶每回應X次
而這四種獎勵機制,效果結論如下:
1、 比例機制比間隔機制產生更多的用戶回應率;
2、 變化機制比大多數固定機制產生更多的用戶回應率;
3、 變化比例產生的用戶回應率最高,比如賭場里的老虎機;
套用上述結論,我們的物質激勵無論采取幸運大抽獎,還是小游戲,或者是分享拆紅包,在獎勵機制的設計上都應該采用變化比例機制去控制中獎概率,以催動用戶做出更多回應。
有獎活動,尤其是短線有獎活動,物質獎勵可考慮可采取組合策略,將必得和抽獎得融合在一起,讓用戶先看到可以實現(xiàn)的“小目標”。例如分享至X個群,中獎率百分之百等等。
而長線的物質激勵,則更應強化“必得”感知。以拼多多的暴力現(xiàn)金玩法為例,用戶首先點擊現(xiàn)金簽到,可以拆出現(xiàn)金紅包,分享之后還可以再拆一次。拆完之后還可以發(fā)起簽到團,在規(guī)定時間內團滿即可領取現(xiàn)金。
盡管在運營層面,我們知道它采取的發(fā)獎機制屬于變化比例(原因一方面是滿10元才可提現(xiàn),另一方面后臺機制也會控制用戶到達10元所需分享的次數),但由于操作成本較小(僅需點擊或者分享即可),又是實打實可提取的現(xiàn)金,且為必得獎勵,用戶就會產生“價值大于操作成本”的感受。
2、 提供分享理由,同時設置雙方受益
前陣子新世相的分銷模式曾經引起一波分享的狂潮,但是最終卻以被微信封鏈接、多個用戶群集體要求退款而慘淡收尾。
作為見證這一切的用戶之一,撇開微信的政策不談,筆者對用戶的反彈進行了調研,除了新世相產品本身的問題(課程時間較短)之外,用戶攻擊的點都在分銷機制上面。
但仔細想一想,分銷機制并非新世相的原罪,很多產品在拉新手段這塊都或多或少地藏了分銷的影子,尤其是P2P平臺,那為什么偏偏新世相被用戶詬病呢?這其中有個很大的原因在于沒有提供給用戶充足的分享理由。
可能有人會說,新世相課程本身就是分享的理由啊,將課程分享給身邊的人固然成立,但從用戶的角度來看,別人把課程分享出來之后,僅分享方獲利,自己購買反而更貴了(隨著時間及購買人數的增長而漲價),這種不平等才是導致大量用戶反彈的根源。
其實,只需要做一個小小的改動就可以彌補這個缺憾,即:設置雙方受益機制,用戶通過好友分享的頁面進入購買環(huán)節(jié)之后也可以獲得獎勵,例如隨機獲得現(xiàn)金抵扣券,或者加入一個抽獎玩法,用戶有機會用初始價格購買課程等等。
雙邊收益的模式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降低用戶分享的思想障礙,讓分享者產生“我其實不全是為了自己收益,也是為了給別人實惠”,而被分享者也可以獲得比自己直接購買更為實惠的價格,何樂而不為呢?
以筆者做過的一檔拼團活動為例,這檔活動最初的設計是成團最快的三個團,團長可獲得獎勵,活動上線后,開團分享率極高,但是成團率很低,分享訂單的轉化率也很低。在這種情況下,盡管分享率高,但用戶分享的實際價值卻大打折扣,所以仍然不能算作一次成功的活動設計。
在數據的基礎上,筆者做了如下的優(yōu)化:
1、成團最快的三個團,團長和團員均可獲得獎勵。
2、為了激勵開團分享,團長的獎勵要高于團員。這樣,團長分享的動力依然存在,而團員在參與的時候也有了動力,最終在開團分享率穩(wěn)中有升的情況下,成團率回到了正常水平,且分享訂單轉化率提升了28個百分點。
3、提供印象管理標簽,滿足形象價值需求
戈夫曼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現(xiàn)》一書提出了一個觀點,認為社會交往就像戲劇舞臺,每個人都在扮演某個角色,在社會互動中每個人都竭力維持一種與當前社會情境相吻合的形象以確保他人對其做出愉快的評價。
而隨著社交網路的崛起,人們表演的舞臺也延伸到了社交網絡中,以朋友圈為例,你所能看到的每個人的朋友圈中展示出的樣子,就是他們想要表現(xiàn)出的自我。
從這個角度上來講,你想讓用戶分享的內容,如果有助于他建構自身的形象,也就等于提供給了他印象管理的價值。而“分享”這個動作所付出的成本,是必定小于你為他提供的“建構自我”的價值。
盡管個體并不相同,但總有一些特質是每個人都希望納入個人形象的標簽,例如:善良、優(yōu)秀、聰明、顏值高等等。從善良層面,我們可以開個腦洞,是不是可以綁定慈善事業(yè),例如用戶每轉發(fā)一次活動,就有X元匯入希望小學賬戶等等。而優(yōu)秀和聰明都可以引入游戲排名機制,比如邀請好友共同答題,根據得分排名一起瓜分紅包等等。
顏值可以做的事情就更多了,簡單一點如分享邀請好友一起生成美圖,評選最佳合照等等。除了共性的印象管理標簽之外,運營同學還要考慮目標用戶群體的個性印象標簽。這就需要運營同學深入研究目標客群的社交網絡,看看他們分享的內容,建構出的自我形象有哪些共性,并加以提煉。
例如很多上班族會分享專業(yè)知識,或者在加班到深夜的時候發(fā)一條朋友圈,這些做法的背后都是為了樹立一種積極工作,勤奮上進的形象,如果你的用戶是上班族,那么做活動的時候,能不能幫助他們展現(xiàn)出這種形象?
以大家熟知的網易云音樂的年終盤點舉例,網易從歌曲及聽歌時間頻率等層面,幫助它的目標客群——文藝青年,樹立了音樂品味及文藝的細分形象,一時之間在朋友圈引爆了流行。
支付寶的年度賬單則滿足了目標用戶“炫富”的心理,并成功形成了潛在的攀比機制,引發(fā)了大量用戶參與分享。
二、如何讓運營付出盡可能小的成本
控制運營成本,很大程度是要解決如何控制費用的投入,就要先明確哪些地方需要花錢,通常來說,一檔活動需要花錢的地方集中在“流量”和“獎品”兩個部分。其中如何減少流量的獲取成本,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根據ROI選擇基本投放渠道
這里的投放渠道,主要是指基本渠道,這里需要滿足兩個條件,一是流量大,二是流量精準。缺少其中一個,就不是基本渠道。由于每個產品適宜的投放渠道不同,這里不再展開贅述。
2、 優(yōu)化標題文案,促進點擊
為什么把這一點放在成本控制中來講,是因為流量很貴,而好的標題與一般標題之間的點擊可以相差幾倍的量級。標題的研磨是個技術活,運營同學如果拿捏不準,可以多擬幾個,邀請幾個目標用戶進行點擊意愿測試。
3、 平臺合作換量
流量有限的情況下進行資源置換是常用技能,但這里需要考量的是,換量平臺的用戶群是否與自己的活動目標人群有相當比例的重合度?
4、 建立社群
在活動的初始階段如果可以找到一批核心用戶,利用社群進行第一波分享裂變,可以使得活動流量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原本做線下實體店的百果園,目前正在以門店輻射的小區(qū)為單位,著力發(fā)展自己的社群,同時將社群的購物行為承接到百果園自己的線上app,沉淀了大量的用戶。
百果園通過這種社群運營的方式,可以完成用戶數據收集,后續(xù)依照用戶購買偏好進行精準營銷,這些策略略過不提,單說一旦上線大型活動,百果園就可以利用社群的裂變,做到最快速及最全面的用戶觸達。
而獎品這里的成本控制,也有兩個建議供運營同學參考。
一、 獎品組合策略
根據全面講到的“必得”參與性更高的特點,可將價值較低(但必須足以撬動用戶完成分享動作)的獎品做100%中獎(嵌入變化比例機制以控制預算),而大額獎品數量不必多,只要有,用來做噱頭就可以了,畢竟多數人都很清楚自己沒有那么好的運氣。
但這里需要強調的一點是,即便預估流量及參與量級,也很難做到精準測算可能發(fā)出的獎品,因此建議在活動規(guī)則增加一條:獎品有限,發(fā)完即止。這樣的好處是給運營同學留了充足的余地,如果活動太過火爆導致必得獎品發(fā)完,也可以用規(guī)則來解決用戶投訴,同時依據效果來考量是否追加獎品。
二、獎品返利建議
這里有一點小小的建議:運營同學可考慮將獲客成本返給用戶,即獲取一個新用戶平均需要20元的成本,那么可將這20元應用于老用戶拉新的模型中。
例如:老用戶帶來一個新用戶可獲得15元返利,而新用戶則可獲得無門檻的5元優(yōu)惠券,在用戶自發(fā)分享帶來的流量裂變中,增加活動或產品的曝光,在成本可控的前提下達成運營目標。
很多運營同學都反應說,活動做得千篇一律,用戶都玩膩了,想要他們心甘情愿地分享給身邊的人,簡直是難上加難。
現(xiàn)在抽獎活動細分下來,玩法多樣,有拼團的,有轉盤的,還有定時的,選擇多多,效果不打折扣。上面就有超詳細的拼團抽獎H5制作教程,千萬不要錯過!
人人秀原創(chuàng)文章,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m.bydok.cn/content-4yu0yd